新闻有观点·行业洞察 人气高好上手的匹克球转身就是职业化?

来源:火狐体育官方版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03 19:38:33

  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(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娴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有观点》报道,“在羽毛球场地上拿着大号乒乓球拍打网球”,您玩过吗?这样一款被称为“三合一”的运动,成了近些年的流行——匹克球运动。

  匹克球如何成为深受欢迎的全龄化运动的?小小的匹克球背后又蕴藏着怎样巨大的运动发展的潜在能力?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有观点》特别策划“行业洞察”,对话北京体育大学休闲体育学院院长蒋依依,河北省保定市匹克球协会副主席、保定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秋波,一起聊聊最近正火的匹克球运动。

  这项运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,《2024全民健身趋势报告》却将匹克球评为2024年中国最火运动之一,搜索量甚至同比激增483%。某头部社交平台上,匹克球相关笔记超过120万条,短视频平台上#匹克球挑战赛#线亿次。在广东省,常年打匹克球的人数超过20万。在上海,截至2025年4月,有130片匹克球场,这一个数字还在上涨。从中老年到青少年,匹克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?

  “下班以后约一场匹克球,成为了很多保定人的生活日常”,说到匹克球的受欢迎程度,张秋波说,匹克球已经是深受欢迎的全龄化运动,取决于三个特质——“低门槛、强社交、高趣味”。低门槛,是指匹克球分别融合了羽毛球的场地、乒乓球的器材和网球的技术这三种球类运动的元素,也降低了匹克球的入门难度,对于从未接触过匹克球但有相关球类运动基础的人来说,极易上手。此外,匹克球往往需要双人乃至多人对打、团队协作,增强了它的社交属性。明确的赛事体系,还有完善的规则,更带来一重竞技体验,也提高了匹克球运动的趣味性,匹克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自然是居高不下。

  同样是匹克球爱好者的蒋依依深有体会,她还补充了一个关键的特质,即“成本低”,“一对球拍一个球,一块空地就能打”。蒋依依说,当下一两百块钱就能买到一副不错的轻盈球拍或装备,而场地面积和条件的需求相对来说并不苛刻,甚至很多情况可以“因地制宜”,通过改造不同的球场和空地,建立合适的匹克球场地。加之线上社交平台相关的宣传,使得匹克球成为了一种潮流的符号,不断吸引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,并尝试这项运动。

  作为舶来品的匹克球,已然在中国落地生根,并逐渐朝着赛事化、职业化、休闲化的方向发展。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、中国网球协会推出了三大核心赛事:中国匹克球巡回赛(China Pickleball Circuit)、全国匹克球冠军赛、全国匹克球锦标赛。今年3月,北美匹克球装备与赛事运营的头部品牌宣布,旗下核心赛事IP将于今年进入中国市场。

  这么好玩的匹克球,怎么推广?蒋依依认为,推广工作的核心在于“政策搭台、市场唱戏和民生受益”。在国内,匹克球可当作“全民健身、全民参与”的一项重要载体进行推广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不外乎休闲大众化和赛事竞技化两条发展之路。在她看来,一方面,大众化的发展能够为匹克球竞技化提供人才储备,还带来了相应的文化传播;另一方面,赛事竞技化也为匹克球的休闲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,同样也可提升关注度。

  此外,她非常看好匹克球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交流潜力,她将匹克球比喻为当年的乒乓球,希冀发挥“小球带动大球”的文化交流的作用。具体来说,中国作为文化渊源深厚的国家和全球最大的匹克球装备制造国,可完全将匹克球与旅游、文化等产业进行相互融合,形成类似“马拉松经济”的品牌效应,以此带动城市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。蒋依依谈道:“匹克球正成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一个桥梁,我们应该把匹克球项目利用好,使其成为国家和国家之间交流的纽带。”

  张秋波看重匹克球推广工作中的文旅产业融合模式。他说,比如能形成“跟着赛事去旅游,跟着赛事品美食”的模式,以匹克球赛事的举办吸引众多参与者和观赛者来到赛事举办地旅游。此外,在张秋波看来,借势“冠军IP”开展冠军公益课堂也是个好办法,“我们邀请了很多冠军,让他们亲自到校园进行示范,从而激发公众挑战自我、与榜样同台的心理,推动匹克球的发展。”

  2024年巴黎奥运会,匹克球被列入表演项目,然而匹克球的“入奥”之路未必顺利,不过,蒋依依说:“我们别被装备所困扰,不要被规则所困扰,也不要被场地所困扰,勇敢地去试一试,你只要尝试了,就可能会爱上它。”

  “在羽毛球场地上拿着大号乒乓球拍打网球”,您玩过吗?这样一款被称为“三合一”的运动,成了近些年的流行——匹克球运动。

过滤器定制流程

免费咨询

提供需求

免费设计

免费报价

无忧安装

售后服务